多产品的情况下,设备性能确认
设备确认与验证

固体制剂性能确认的做法一般原则那种,

1,每个产品都做与工艺验证同步,数据引用单独出报告

2,只做一个产品,其他的用工艺验证代替,不单独出报告,

3,用模拟物考察设备的性能情况,不去关注与产品的性质接近情况和参数范围,仅仅作为性能的考察。

4,不做性能确认,用工艺验证代替,

5,寻找合适的模拟物,一种或多种,能够涵盖所有产品的性质和所有参数进行性能确认(这种做法比较难,很难找到各种模拟物和参数)

一般做法是采用那种做法,1和5是最完美的做法,但都存在一些问题

2025-03-16 23:17 用户gktm     
5个回答

个人觉得要做好工作,首先得做确认和验证想要解决什么问题。并且并不能孤立的去看待具体的问题。这样一来,我们在具体实施的时候,可能就有具体的不同做法。

只要这些具体的做法能够达到或者降低或者控制风险,保证体系和产品的持续有效和可控,那么自然就是最好的做法。

如果这些多产品是相对固定的生产,那么在实际操作中,可能会有一种良好的策略和实施路径。当无法相互满足的时候,自然具体品种具体看了。毕竟对于比如商业化行为,当然是获得持续可靠稳定的产品。

2025-04-14 20:06 牧魂     

根据GMP 附录11:确认与验证:第四节 性能确认:

  • 第十七条 安装和运行确认完成并符合要求后,方可进行性能确认。在某些情况下,性能确认可与运行确认或工艺验证结合进行。
  • 第十八条 应当根据已有的生产工艺、设施和设备的相关知识制定性能确认方案,使用生产物料、适当的替代品或者模拟产品来进行试验/测试;应当评估测试过程中所需的取样频率。

对于设备PQ性能确认,一般选择策略2:首次设备PQ确认使用某个产品工艺验证同步执行,后续对于其他产品不再单独出报告。设备性能确认还是围绕设备自身,符合预期的URS要求。以下针对题主的策略说明:

策略1:每个产品都做与工艺验证同步,数据引用单独出报告:如果产品A的PQ合格,产品B不合格,那该设备的验证状态是否合格?设备PQ回归设备本身,只要符合URS要求,即合格。

策略3: 用模拟物考察设备的性能情况,不去关注与产品的性质接近情况和参数范围,仅仅作为性能的考察。假如该不符合公司所有产品工艺要求,该设备也可报废或退役了,PQ一定是要考虑产品的工艺需求,但不一定能满足所有产品的工艺需求。

策略4:不做性能确认,用工艺验证代替:法规红线,必须要有PQ报告。

策略5:寻找合适的模拟物,一种或多种,能够涵盖所有产品的性质和所有参数进行性能确认。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模拟物,一般不同产品间均存在共性要素,选择一个产品进行PQ验证即可了,比如生物制品的摇床培训,一般都是CHO细胞、温度控制在37℃,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6-10%,平台型的工艺比较容易选则一个产品作为代表性品质。

2025-04-12 17:54 陆修言     

我见到很多很多按照1的方式搞的,每个产品都做与工艺验证同步,数据引用单独出报告,有些瞎写的,工艺验证里面的产品都出现OOS不合格,然后设备PQ报告数据不合格照样写,然后PQ结果是ok,也不解释不论述,也不知道他们到底看不看的。

2025-03-21 10:00 共产国际特困生     

可以与工艺验证同步做引用工艺验证设备参数数据。单独出具设备性能确认报告。因为设备的性能确认和工艺验证的关注点不一样。

2025-03-20 17:56 hehui     

3不合适,4可以与工艺验证同步,但工艺验证不能替代性能确认。

2025-03-17 15:42 任刁刁